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 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
  • 中国邮政定于2012年8月1日发行《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纪念邮票1套5枚。

  • 邮票志号: 2012-18
  • 发行日期: 2012-08-01
  • 全套面值: 6元
  • 齿孔度数: 13.5度
  • 邮票规格: 30×40毫米
  • 整版枚数: 16枚
  • 整版规格: 150×210毫米
  • 印刷版别: 胶印
  •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 设计者: 李岩
  • 责任编辑: 陈静芝
  • 印刷厂: 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背景资料

  回顾我军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曾涌现出许多率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指挥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有的在战争中壮烈牺牲,有的积劳成疾过早地病逝,还有的因为被错误路线执行者诬陷而惨遭杀害或被叛徒杀害,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我国邮政特此将《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作为一个新世纪启动的系列邮票,分别于2002年,2005年和今年的8月1日都发行《人民军队早期将领》纪念邮票,将15位在战争中牺牲或积劳成疾病逝的优秀指挥员形象展现在邮票中。其中前两套分别为:2002年8月1日发行的《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一)》纪念邮票,全套5枚,志号为2002-17,邮票图案所展现的五位人物形象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牺牲的我军将领,分别是黄公略、许继慎、蔡升熙、韦拔群和刘志丹。2005年8月1日发行的《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二)》纪念邮票,全套5枚,志号为2005-26,邮票图案所展现的五位人物形象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或病逝的我军将领,分别是杨靖宇、左权、彭雪枫、罗炳辉和关向应。

  (5-1)赵博生( 1897--1933 ),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今黄骅市东慈庄人。 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皖系军队北京北苑参战第一师见习官。历任国民军副团长、参谋长、旅长等职。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接受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第二十六路军举行武装起义的指示,先后联络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共同在宁都举行起义,率部一万七千多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此部改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1932 年底受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通令嘉奖,获一级“红旗勋章”。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亲临前线指挥,所部多次击退疯狂进攻之敌,不幸在指挥战斗中弹中右额,为革命贡献出生命。随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并在瑞金建立“博生堡”,以志纪念。毛泽东称他为“坚决革命的同志”。叶剑英于196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赋诗怀念。诗云:“宁都霹雳响天暗,赤旗高擎赵博生,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

  (5-2)段德昌(1904年—1933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字裕后,号魂,1904年生,湖南南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6月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南县、华容、石首、公安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曾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领导该县年关暴动。曾介绍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1团团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任红3军(红2军团改编)第9师师长,指挥部队连战连捷,取得三官殿、沙岗、普济观、郝穴、汪家桥、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等战斗的胜利。被湘鄂西苏区军民誉为“常胜将军”。是年秋,在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下,红3军被迫离开洪湖苏区。他率9师担负阻击、断后等艰巨任务,转战3500余公里,于12月下旬到达湘鄂边。1933年牺牲,年仅29岁。

  1952年,毛泽东又亲自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书。1994年,中央军委将段德昌列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5-3)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34年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1935年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1935年2月21日逝世;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仪式。

  毛泽东亲笔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为谢子长墓写了277字的碑文。在谢子长逝世后10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又为谢子长在瓦窑堡修建了陵墓,1945年2月19日,举行了隆重的移葬公祭,凭吊者逾两万人,毛泽东再次为谢子长墓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朱德的题词是:“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挽联上写着:“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当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其他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真、贺龙、刘伯承都为谢子长墓题了词。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5-4)曾中生(1900年-1935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湖南兴宁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1927年9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

  1930年9月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分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在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的危急时刻,他果断地组成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反“围剿”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31年2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和军委主席。指挥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取得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同年4月,他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军委副主席、第4军政治委员,与军长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战,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等县城,相继取得漕河镇、洗马畈等战斗的胜利。他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在七里坪战斗中负伤。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1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在此期间,他虽处境艰难,仍致力于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注重军事理论研究,系统地总结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经验。1935年8月牺牲。

  (5-5)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生,邢台市新河县人。是河北省籍最高级红军将领。1920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万余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红5军团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第5军团改称第5军,他任军长。1936年10月所部编入红军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指挥所部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