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3-1) J | 尽忠报国 | 80分 |
(3-2) J | 高风亮节 | 80分 |
(3-3) J | 名垂青史 | 2元 |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3年9月25日发行《中国古代名将-岳飞》纪念邮票,1套3枚。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春(1103年),少时家贫,好读《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等书。从周同习武,善骑射。宣和四年(1122年)投军,任秉义郎(下级军官)。后北宋灭亡,南宋高宗赵构即位,岳飞上书反对南迁,被革职。不久随老将宗泽守卫开封,任统制。宗泽死后,随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他移军广德、宜兴,坚持抵抗。次年,金军在江南军民的反击下,被迫北撤,他攻击金军后队,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提升为通泰镇抚使。绍兴二年(1132年),任承宣使,屯江洲(今江西九江),守卫长江中游,高宗赐手书“精忠岳飞”4字。并擢升为江西制置使。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大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洲制置使。岳飞用兵善谋机变,作战指挥机智灵活。他严谨治军,重视选将,信赏明罚,体恤士卒。倡导“武臣不惜命,文臣不爱钱”,“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因而使岳家军战斗力强,常能以少胜众,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说。后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派人渡河联络太行义军,屡次建议大举北进。绍兴九年(1139年),高宗、秦桧与金议和,他上表反对。次年金兀术分兵四路,大举南下,侵入河南。他出兵迎击,节节胜利。后又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违逆高宗班师诏,继续进军,并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颖昌(今许昌)、郑州、洛阳等地。又在朱仙镇大捷,两河义军纷起响应,收复河北指日可待。时高宗、秦桧一意求和,以12道金牌下令退兵,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陷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毒死在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宋孝宗时被追谥“武穆”。宋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武穆遗文》,诗词散文皆慷慨激昂。岳飞作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抗金名将和民族英雄,其高大形象和悲壮人生早已被人们传颂。
2003年9月25日,为纪念岳飞诞生9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古代名将-岳飞》纪念邮票,全套3枚,同时发行小版张1套1版。
(3-1)为“尽忠报国”。画面描绘了岳母在岳飞背上刻“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时的情景。
(3-2)为“高风亮节”。画面描绘了在“岳家军”旗帜和岳云、张宪陪同下,高大英武的岳飞站在山崖上目视前方时的情景。
(3-3)为“名垂青史”。画面描绘了身着便服的岳飞坐在椅子上看书时的情景。
小版张9枚邮票按(3×3)三图连印排列于画面居中偏左;右侧边饰为岳飞侧面全身像、“古代名将”红色印章和“岳飛”文字;最右侧为“古代名将-岳飞”文字;邮票左下角为涟漪的水波和“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厂铭。底色为褚黄色,在右侧岳飞头顶像有一团光芒从右上向左下照射,使底色渐渐变化。
本套邮票3幅画面,描绘了英雄一生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塑造了岳飞的英雄形象,在方寸之间演绎出一曲浩然的正气之歌,激励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操,振奋了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