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4-1) T白掌长臂猿80分
(4-2) T白颊长臂猿80分
(4-3) T黑长臂猿80分
(4-4) T白眉长臂猿2元
  • 长臂猿
  •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2年12月7日发行《长臂猿》特种邮票1套4枚。

  • 邮票志号: 2002-27
  • 发行日期: 2002-12-07
  • 全套面值: 4.40元
  • 齿孔度数: P11.5×11
  • 邮票规格: 30mm × 40mm
  • 整版枚数: 20枚
  • 印刷版别: 影雕
  • 设计者: 殷会利
  • 雕刻者: 阎炳武,呼振源,姜伟杰,李庆发,郝欧
  • 责任编辑: 佟立英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长臂猿,为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长臂猿科仅有的一属,通称长臂猿。在类人猿中体型最小。因臂特别长而得名。体长45.6-63.5厘米,无尾,体重6-13千克。直立高不过0.9米;腿短,手掌比脚掌长,手指关节长;身体纤细,肩宽而臀部窄;有较长的犬齿。臀部有胼胝,无尾和颊囊。共6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喉部有音囊,善鸣叫,不同种长臂猿的叫声有很大差别。雄猿一般为黑、棕或褐色;雌猿或幼猿色浅,为棕黄、金黄、乳白或银灰色。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呈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一跃可达10余米,速度极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飞鸟。在地面或在悬空的藤蔓上行走时,双臂上举以保持平衡。结群生活,每群包括1对雌雄及其子女,一般不超过5-6只。食物以浆果为主,也吃树叶、小鸟、鸟蛋或昆虫,每胎产1仔。

  长臂猿分布于中国华南、缅甸直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大部岛屿的热带雨林,中国有5种长臂猿,即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海南黑冠长臂猿、黑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随着近代人类经济活动领域的扩大,原始森林不断被开发,加上无端的乱捕滥杀,使长臂猿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数量显著下降,白颊长臂猿的分布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几个县境内,仅剩70只左右。白掌长臂猿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几个县境内,是我国长臂猿中数量最少的一种,仅剩下30-40只左右。白眉长臂猿生活在云南北部的野外数量也仅有100只左右。黑长臂猿仅见于云南和海南等地,数量也在不断下降。海南黑冠长臂猿仅剩18只。

  长臂猿,身高不足一米,双臂展开却有150厘米,站立时手可触地,故而得名。长臂猿是中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它们是中新世时的上新猿的后代,身材较为矮小,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重要材料,也是灵长类研究的重要课题。长臂猿在身体构造上有许多方面和人类极为相似,例如牙齿都是32颗;胸部只有一对乳头;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很发达;血型也有A型、B型和AB型,只是缺少O型。它们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和人类相近,有22对,比人类的只少一对。它们的妊娠周期比人类的短,大约为210天;月经周期和人类的相差不多,都是30天左右;胚胎发育过程与人类的胚胎保持相似的时间也最长。因此,长臂猿科动物是动物学、心理学、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002年12月7日,为了进一步宣传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义,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长臂猿》特种邮票,全套4枚。

  1为“白掌长臂猿”。画面描绘了白掌长臂猿蹬在树上准备起跳的形象。

  白掌长臂猿,别称白手长臂猿、僚棒猴、南尼。手、足白色或淡白色,故称白掌长臂猿。体长为50-76厘米,体重4.2-6.8千克。颜面周围常形成明显的白色面环,雌性面环近似封闭,雄性多不封闭(被白色眉纹断开)。两性均有暗、淡两种色型,暗色型毛色黑褐(手、足、眉、面环颜色例外);淡色型呈淡黄或奶油黄色,面环和手足更淡,白色。我国的白掌长臂猿在已知亚种中,毛被最长,背毛长11-15厘米。两种色型的淡色毛基较短,约为毛长的10-25%,暗色型个体阴毛黑棕色,淡色型阴毛红棕色。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常以各种热带浆果、核果和多种嫩树叶、芽、花等为食。听觉和嗅觉灵敏,性胆怯,怕冷。四季均可繁殖,年产1胎,怀孕期为7-8个月,每胎产1仔。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孟连、西盟和沧源;国外见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2为“白颊长臂猿”。画面描绘了雌雄白颊长臂猿双双依偎在树枝上的形象。

  白颊长臂猿,躯体更加纤细而四肢显得更长的一种长臂猿。雄性黑色,唯两颊各具一大型白斑,顶部的簇状冠毛显得更尖长而明显。雌性暗褐色冠斑呈多角形。躯体大部污黄色,胸腹的黑褐色稀少。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栖息的海拔高度通常不超过900米。以多种热带型野果(浆果、核果、坚果,特别喜食榕树果)、嫩树叶,花苞,树芽等为主要食物,也食昆虫、小鸟和鸟卵。一般每群3-5只,少数可达7-8只。一般(3-4)月产仔,大约两年产1胎,一胎1仔,怀孕期约7-8个月,幼体7-8年性成熟。主要分布在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分布区非常狭窄,种的分布总面积可能不及800公里。在我国云南仅见于西双版纳的勐腊和绿春黄连山。国外见于越南北部红河流域马江以西和老挝北部湄公河以东。

  3为“黑长臂猿”。画面描绘了雄黑长臂猿坐在树枝上打哈希的形象。

  黑长臂猿,别名:吼猴、撩梆猴、长臂猿、料猴、风猴、黑猴。中型猿类,体矫健,体重7-10公斤,体长40-55厘米,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无尾,毛被短而厚密。雄性全为黑色,头顶有短而直立的冠状簇毛;雌性体背灰黄,棕黄或橙黄色,头顶有棱形或多角形黑褐色冠斑。胸腹部浅灰黄色,常染有黑褐色。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山地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其栖息地海拔约从100米至2500米。一般每群有6-10余只。社群配偶制一只成年雄性和2只成年雌性组成。孕期约为七个月,一般每次只产一仔。幼兽不分性别都是黑色的,直到性成熟后雌性的毛色才变浅。黑长臂猿系印度支那北部和中国南部的特有种,已记录有6个亚种,其中5亚种分布于我国。

  4为“白眉长臂猿”。画面描绘了白眉长臂猿母怀抱子坐在树枝上的形象。

  白眉长臂猿,是长臂猿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头很小,面部短而扁,体长为45-65厘米,体重10-14千克。无尾,前肢明显长于后肢。雌雄异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头顶的毛较长而披向后方,故头顶扁平,无直立向上的簇状冠毛。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黄色,眼眉更为浅淡,颜面宽阔而被以灰白短稀毛,面周更趋浅淡,白色。白眉长臂猿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在云南西部,多栖于海拔2000-2500米之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冬季常向下作垂直迁移。严格树栖,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一般一群3-5只,为单雄单雌配偶系。春末夏初产仔,平均每3年产1胎,怀孕期为7~7.5个月,每胎1仔,7-9年性可熟。分布于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