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4-1) T黄田秋韵50分
(4-2) T犀牛沐日50分
(4-3) T含香蕴玉150分
(4-4) T醉入童真150分
  • 寿山石雕
  • 1997年8月17日,为了展示中国民间雕刻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寿山石雕》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

  • 邮票志号: 1997-13
  • 发行日期: 1997-08-17
  • 全套面值: 400分
  • 齿孔度数: P12
  • 邮票规格: (4-1)(4-2)30mm x 40mm,(4-3)(4-4)40mm x 30mm
  • 整版枚数: 50枚
  • 印刷版别: 胶印
  • 设计者: 任国恩,柯永生
  • 摄影者: 任国恩
  • 雕刻者: (4-1)江依霖,(4-2)周宝庭,(4-3)冯久和,(4-4)林发述
  •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背景资料

石雕作者:(4-1)江依霖、(4-2)周宝庭、(4-3)林发述、(4-4)冯久和 (4-4)林发述(雕刻)   

产于我国福建的寿山石,光泽晶莹,通灵温润。据考至迟在南北朝时已有开采发掘,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寿山石雕艺术,其技法高超,风格独特,在石雕业中一支独秀,深受海内外人士青睐。   

  寿山石,又名壶石、塔石,为叶腊石之一种,通常呈致密块状,硬度1至2,比重2.66至2.90,产于福建省福外市北郊40公里处的寿山乡。其石质脂润,五彩斑斓,纹理细腻,柔而易攻,为与青田石、昌化石齐名的中国三大名石之首。由于其不同的产区、质地、颜色等,可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计约有100多个品种。   

  田坑石又叫田石,零散埋藏在环绕寿山乡约数里长的溪流两旁水田底古砂层中。这里的石料,原为山体中的矿石经风雨冲刷,被涧水、田水长期浸润而成,民间称之为“石帝”或“石中之王”。它因产地不同,又分为上坂、中坂和碓下坂,其中以中坂所产石料最为贵重。田石以色划分,又有黄、白、红、黑四种。其中黄田,俗称“黄田石”,举世闻名。主要产自中坂田,肌理隐现萝卜纹或红筋,石色富丽,有黄金黄、桂花黄、熟栗黄、枇杷黄4种。“黄金黄”为诸黄之佼佼者。而特别透亮的,又叫“田黄冻”。外面洁白,里面纯黄的一种,誉为“银裹金”。白田,俗称“田白石”,产自上、中坂,白中略带淡黄或蛋青。它纹理细腻,质地晶莹,石体温润。其外表黄、内里白的一种,称为“金裹银”。黑田,产自下坂,有黑皮、纯黑、灰黑三种。黑皮仅“皮”黑,肌理却为黄色,又称“乌鸦皮”、“哈蟆皮”;纯黑是通体黑中带赭;灰黑呈淡灰色,又称灰田。红田,又称“桔皮红田”,以色如桔子皮而得名,实际并不多见。   

  水坑石,产于距寿山乡约1.5公里的坑头。由于这里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润,多呈透明状。小坑石名称多与“晶”、“冻”有关,如石质透明、莹澈如晶的水晶冻;肌理如煮熟的鱼脑的鱼脑冻;如雨后晴空万里的天蓝冻;还有牛角冻、玛瑙冻、桃花冻等等,其娇嫩美艳至极,令人赏心悦目。其身价不亚于田坑石。   

  山坑石,分布在寿山乡、月洋乡方圆几十公里的岩石中。寿山石中大部分均为“山坑”,它分布最广,产量最大,市上出售的,也主要是山坑石。清初文人毛奇龄将其分为艾叶绿、蔚蓝天、瓜瓤红、虾背青、桃花水、羊脂、洒墨、笋玉等。   

  寿山石雕,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由于这些原因,寿山石雕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寿山石雕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相关雕刻品已成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寿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艺术效果,提倡返璞归真,故以“相石”为重要环节,讲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艺,以达到“天工合一”的境界。   

  1997年8月17日,为了展示中国民间雕刻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寿山石雕》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   

  (4-1)为“田黄秋韵”。原名“田黄宝石”,重150克,质地为银裹金田黄冻。系寿山石雕“西门派”传人、工艺师江依霖利用原石通灵的白色石皮,以薄意刻的技法,刻画了《红楼梦》中宝、黛赏读《西厢记》的动人画面。作品层次分明,形象自如生动,又因石里为罕见的黄金色,因而表里衬托,相得益彰,为当今田黄之极品。作品现藏于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   

  (4-2)为“犀牛沐日”。原名“犀牛望月”,为“28兽印纽石章”之一。该作品在1985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荣获国家珍品金杯奖。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宝庭的遗作。利用寿山的老性高山冻彩石为原料,将红、黄、白三色分别刻成红日、云彩和1头沐溶在红彤彤的骄阳之下、回首奋蹄的犀牛,构思奇巧,刀法简练,栩栩如生。作品现藏于福帅石雕厂。   

  (4-3)为“含香蕴玉”。原名“花果累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冯久和创作。原石为寿山高山石,重达50多公斤,其天生丽质和温润的色泽,在作者的刀下得到了绝妙的利用和发挥,那晶莹的玉兰、怒放的秋菊、俏丽的腊梅,还有那各具形态的石榴、荔枝、蜜桃、葡萄,工艺精湛,直逼天然。作品1972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即被国家收藏,并作为当时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工艺美术》的封面图。1979年还被选送日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得到极高评价。现藏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   

  (4-4)为“醉人童真”。原名“三仙醉石”,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林发述于1964年创作。利用寿山旗降石的俏色,生动地刻画了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和吕洞宾三仙聚会畅饮、酩酊大醉的神志,构图隧默,色彩鲜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三仙不拘礼节、醉态可掬的形象。作品现藏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   

  小型张为“乾隆链章”。图案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所藏溥仪捐献的(乾隆遗物)带链田黄石印章,被视为“宫中瑰宝”。链章是利用一整块黄玉,雕刻成两枚方形章和一枚椭圆形章,并由三条活动的链环连在一起,三枚章分别篆刻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乐天”的印文,为稀世奇珍。小型张边框四周还用20枚“乾隆宸翰”印章作为装饰,使之与邮票主图上的三枚红色大印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