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6-1) T | 黄山松石 | 50分 |
(6-2) T | 朝霞图 | 50分 |
(6-3) T | 梅雨初晴图 | 100分 |
(6-4) T | 菊竹图 | 100分 |
(6-5) T | 睡猫图 | 150分 |
(6-6) T | 灵岩涧一角图 | 150分 |
1997年3月14日,为纪念潘天寿先生诞生10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潘天寿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6枚。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谨,学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雷婆头峰寿者。浙江海宁人,为我国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精于写意花鸟、山水,擅长指头画,并兼工书法金石,对画史、画论亦有精湛研究,在传统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均获得很大成就,为民族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3月14日,为纪念潘天寿先生诞生10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潘天寿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6枚。
(6-1)为“黄山松图”。1960年作。153×117厘米。题款:“黄山始信峰头之古松,柯铜根石,郁勃鬅髫,真千年奇物也。偶然忆及,即记写之。一九六零年庚子岁暮初雪,寿并识。”印章:宠为下、潘天寿印、阿寿、止止叟。现由潘天寿纪念馆珍藏。
这幅画是潘天寿在黄山始信峰写生得来的“外师造化”的作品。画家笔下的松,枝如石凿,叶似铁铸,积聚着一股倔强之气。后面挺拔的山岩,是对松树的衬托。这正是画家胸中浩然之气的写照。黄山与黄山松素为诗人画家之热门题材,绘画作品多为表现其奇特之妙。潘先生却着力于刻划黄山松的伟岸高华,整幅作品几全为这棵松所占,那柯铜根石,郁勃的针叶皆以劲健之笔写出,犹如金刚杵,其精神寄托由此而可见。右侧仅用少许笔墨写山石之奇,虽是陪衬,亦足以表现峰峦叠嶂,造化之奇险耳。末了画家加盖一枚“宠为下”的印章,既表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又与追求黄山古松的内在精神相一致。
(6-2)为“朝霞图”。1964年作。82×79.5厘米。题款:“朝日朝霞无限好,花光艳映水云酣。一九六四年甲辰初秋雷婆头峰寿。”印章:潘天寿印、宠为下、石雕、阿寿。现藏于潘天寿纪念馆。
潘先生擅泼墨,泼墨有“厚、重、平”的特点,此幅即是一范例,表现了迎朝阳,含晓露,伫立于晨曦之中的荷花。这块荷叶用多量的浓墨挥泼而成,荷叶边有一圈宽宽的墨晕,加上用笔的轻重、快慢,使浓墨中有许多小变化,显得非常厚重,而整片荷叶又是完整的整体,显得平实。荷叶的一边是用焦墨以铁铸般的线条,参差交叉,支撑着一朵怒放的红荷花,荷叶的另一端有几支挺拨的水草与荷花相呼应。整幅作品精炼而严谨。红的荷花,黑的荷叶,白的底色,三种颜色构成鲜明的对比,明快而有装饰感。画上的题款增添了作品柔美的情调。
(6-3)为“梅雨初睛图”。1955年作。107×107.2厘米。题款:“雁荡写生之三。五五年初夏,小住灵岩石寺,写梅雨晚晴时情致。大颐寿者草草并写。”印章:疆其骨、潘天寿印、阿寿。原画藏于中国美术馆。
画家为人厚道,性格倔强,气度宏大,喜画石。他笔下的石头多呈方形,饱满,厚重,坚实。此幅画中的岩石不但呈方形,而且几乎占了整个画面,意在表现其扩大沉雄的力量。但此石又不全方,着色轻松、滋润,避免了方形容易带来的过于板滞之感。下方的古寺院,用笔精致细密,和大岩石形成疏密对比。梅雨刚过,晴空万里,空气温润清新,树木更显苍古茂盛。峭岩上,野草、苔藓,勃勃富有生气;静静的古寺院,山间的小径,宁静而幽深。这正是潘先生所追求的美的意境,即在宁静中蕴藏着强劲的生命。
(6-4)为“菊竹图”。60年代作。89.5×80.8厘米。题款:“雷婆头峰寿者制。”印章:潘天寿印、阿寿。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此幅画是画家作品中比较清丽的一件,画面的安排颇具匠心,以稍稍倾斜的横竖结构为主调,花、茎、叶、草疏密交叉,参差错落,章法井然,处处经得起推敲。画面的主要部分,即明黄的菊花和石青的竹子均用细墨线勾画、细腻、清秀;而菊叶,则用浓墨没骨画法,厚重活泼。两者在色彩、画法上进行对比,加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一些小草野花在画家笔下,显得挺拔、强劲、向上,生机盎然。此画的平面构成的处理,与传统的花鸟画在形象和结构形式上相比,均有新的突破。
(6-5)为“睡猫图”。1954年作。76.2×87厘米。题款:“日当午,正深藏黠鼠,莫道猫儿太懒睡虎虎。写西邻园中所见,时甲午初夏。寿。”印章:潘天寿、阿寿、动物形章。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此幅构图富有特色,整个画面由3块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体块组合而成。岩石是一个大体块,猫是一个小体块,紧紧联系在一起,而题款亦排成一个细长方形,稍远离猫、石,形成构图上的变化。这三块方形,在面积和形状上有很大差别,但又有方形的共性,使画面对比和谐。卧伏着的猫,造型简练,用笔老辣,如同虎豹般强悍、石头般的厚重。画面下方则点缀几株疏草野卉,又给画面带来了静中之动、安中有险的态势。这充分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现代审美意识。
(6-6)为“灵岩涧一角图”。1955年作。117×120厘米。题款:“画多以积墨为难,兹试写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五五年盛暑寿并记。”印章:疆其骨、潘天寿印、阿寿。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此画的构图很独特。用凝练的线条,苍老古朴的苔点,组成了坚实厚重的岩石,安排在画面的上方;其中一块岩石横跨在画面中间,形成了画面的峻险下沉之感;然后又用画的题款和下面的斜坡,使这险绝之势趋于平稳,造成了巨大的力量感和特有的结构美。这种“造险破险”手法为画家所擅长,此画为范例。在这峻岩奇石中衬有细细密密的野草,参差不齐,又层次分明;星星点缀着的红花、白花,明丽秀美,和坚实厚重的岩石形成强烈对比。前景中那几支舒展摇曳的芦草,使人感到它们的节奏和引人人胜的韵味。山花野草,深山峭壁,画家以此来表现生命的顽强、深沉的力量和繁华丰茂、自由竞争的自然景象。
本套邮票6幅画面均为画家五六十年代的佳作。邮票由潘天寿之子潘公凯、儿媳励国仪共同设计。图幅为方形,是一突破;画面保持了原画风格,是其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