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4-1) | 隋·飞天 | 8分 |
(4-2) | 隋·供养菩萨 | 10分 |
(4-3) | 隋·观音济难 | 30分 |
(4-4) | 隋·帝释天 | 50分 |
此套邮票发行于1990年7月10日,1套4枚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隋文帝收复河西时,相继平息了突厥、吐谷浑的侵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同时改北周以来的鸣沙县为敦煌县。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据政权后,将大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敦煌充边,给敦煌带来了南方的文化和习俗。这样使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在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下,隋代(公元581 - 618)虽只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开窟竟有77个,且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敦煌石窟佛教尊像中,菩萨的容貌姿态是最优美、最丰富、最动人的,菩萨像展示了东方女性美的魅力,她的塑像被世人称为“东方维纳斯”,她的画像被世人称为“东方圣母”。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表现佛教思想的精品,古代艺术家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历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美丽的神话传说。在描绘神话故事时,他们将美丽的传说与现实生活熔于一炉,表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1990年7月10日,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三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隋·飞天》。图案选用了敦煌壁画第206窟佛龛顶部的壁画。飞天画在佛背光火焰纹上方,在腾腾烈焰上成群地翔舞,姿态各异,舒展轻柔,色调因用土红色而更显炽烈。
(4-2)为《隋·供养菩萨》。图中菩萨宝冠剑环敷贴金箔,增带璎珞装饰华贵,设色富丽,描绘精细,因颜料变质,肌肤成了黑色,但仍不失隋代盛期人物画杰作。
(4-3)为《隋·观音济难》。图案选用了敦煌壁画第420窟东坡南侧《法华经变》画中观音济难的场景。
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等。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他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是如来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他就可以听见世上苦难的声音,所以称观世音。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不过那时的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随着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到南北朝时,出现了大批出家的尼姑和女信徒。历史证明,西方的各路神明要想在中国站住脚根,必须汉化、世俗化。因此必须造出一位女菩萨,满足民间信众的需要。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观世音的身上。首先他是善神,其次他又可以有33个化身,可男可女,就让他变为女菩萨,这大约在隋唐之际。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深得人心,后发展成久盛不衰的观音信仰。
(4-4)为《隋·帝释天》。图案选用了敦煌壁画第419窟。壁画中帝释天驾四龙车巡天,风驰电掣,华贵显赫的气派如同人间王者出行,但神话的景象远远超过了人间的现实。
帝释天,名因陀罗,是三十三天的主宰,即佛教的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