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2-1) | 悠然自得 | 8分 |
(2-2) | 环游潜底 | 60分 |
邮电部为了提高人们对保护珍稀动物意义的认识,1980年12月15日发行,1套2枚,小本票1枚
白暨豚的祖先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约在七千多万年前冰川期出现。鲸类从陆地移居水中,大致在2500万年前,白暨豚的祖先就生活在长江里,它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独有的古老物种,白暨豚是世界上非常稀有,甚至是比熊猫还珍贵的一种水中的珍稀动物。
2000多年前的《尔雅》一书已对白暨豚作了记载。晋朝学者郭璞为《尔雅》作注释时,对白暨豚的形态和行为作了详尽的描述:尾如鱼,大腹,小喙,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中,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丈余,江中多有之。
1981年9月,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广西桂平县发现了一块原白暨豚下颌骨化石片段,它记录约2000多万年前的古老性状,发现白暨豚的内部结构和形态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人们把保留着古老性状的现代生物称为活化石,白暨豚就是一种活化石,是人类研究生物进化史的一个重要依据。白暨豚在水生生物学、动物声学、生物物理学、仿生学和军事科学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历来为学术界所高度重视。
1996年被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公布为全球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上最濒危的3种鲸类动物之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也将其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极危”物种名录中,中国政府早就已将白暨豚列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暨豚,又称“白鳍豚”,亦称“白旗”,属鳍豚科。体长1.5-2.5米,嘴长约30厘米,齿约130枚。头圆有短颈,背有鳍。体背呈淡蓝灰色,腹白色,鳍白色,以鱼类为食。栖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洞庭湖、鄱阳湖和钱塘江也有发现。冬季常以三、五只结群,多时至七、八只。能发出超声波,有回声定位能力,是中国特产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发行于1980年,由著名邮票设计大师刘硕仁设计的T57白暨豚小版张,是新中国第一个版式一小版张,不仅开创了版式一小版的先河,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小版设计的典范。该小版张曾被日本评为1980年中国最佳邮票,当时的风头盖过同年的猴票。国宝白暨豚也被评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吉祥物。1997年,白暨豚小版张的价格达到了5000多元。
白暨豚小版张的存世量极为稀少。白暨豚小版发行量为150万套7.5万版,由于版式一即是邮局全张,用于通信和配年册破版消耗极大,按30年时间正常破版消耗率估算,存世量为发行量的十分一左右,最多不超过1万版,是小版中名符其实的珍品。从网上交易流通量观察,该小版也是极其少见。统计一尘网的交易记录,从2010年12月以来三个多月时间,该小版挂贴总量仅有30多版,这一记录甚至比小版之王的中美小版还要少,而价格却是后者的五分之一,足见白暨豚小版的巨大升值潜力。
白暨豚小版张的设计极其精美。刘硕仁设计白暨豚邮票采用的是版画风格,简洁大方,百看不厌。用金线和银线表现水波纹令人称奇,别具匠心,也与白暨豚国宝身份相称。由于邮票幅面的限制,邮票上的白暨豚只是个特写,而小版的边纸给了设计发挥的舞台,用6个动作画面把白暨豚从水底开始到探出水面再到返回水底的过程进行动感描绘,下边纸印有邮票名称、图名、设计和印刷,使整个小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白暨豚小版张的题材极具吸引力。白暨豚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但令人极为痛心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白暨豚的生存环境,致使这一极其珍贵的特物种在地球上绝迹了。自从1996年起,白鳍豚就被国际上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名录,而在2007年的一次重新评估中,白鳍豚被贴上了灭绝的标签。据英国《卫报》报道,从2000年到2009年短短的十年间,世界有十个物种宣告彻底灭绝,其中中华白暨豚列为十大灭绝物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