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297)蔡伦像4分
(298)造纸4分
(299)孙思邈像8分
(300)医药8分
(310)沈括像10分
(302)地质10分
(303)郭守敬像20分
(304)天文20分
  •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
  • 1962年12月1日,邮电部为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立古代科学家的丰碑发行的一套邮票,1套8枚。

  • 邮票志号: 纪92
  • 发行日期: 1962-12-01
  • 全套面值: 84分
  • 齿孔度数: P11.5×11
  • 邮票规格: 图幅30mm×40mm
  • 整版枚数: 50(10x5)
  • 印刷版别: 影写版
  • 设计者: 孙传哲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为了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立古代科学家的丰碑,1962年12月1日,邮电部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全套8枚。

  第一图为“蔡伦”。主图是蔡伦彩色肖像。
  蔡伦(公元----121),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字敬仲。东汉桂阳人。他最伟大的发明是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造纸。他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使“造纸”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
  第二图为“造纸”。画面描绘了造纸的整个过程及其如何操作表现了出来。
  造纸可以粗分为三个步骤:底下部分是将原料捣碎搅拌和冲水成为浆状,有五只大缸,两个工匠在操作;中间部分是把浆撩在细帘子上,滤去水分,留下帘子上的薄片纤维就成为纸,画面中清楚地展示出了这一操作过程;上面一部分是三个人手里都拿着新的纸张。整个布局层次清楚,结构严谨而错落有致。

  第三图为“孙思邈”。主图是孙思邈的彩色肖像。
  孙思邈(公元581----682),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京兆华原人。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较深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他一心一意为人治病,走访很多名山,采集药物。曾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书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并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第四图为“医药”。主图是描绘孙思邈制药的情况。
  第五图为“沈括”。主图是沈括彩色肖像。
  沈括(公元1031----1095),北宋科学家,浙江钱塘人。他博学多才,在天文、地学、数理、医药、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方面都有精湛的研究。他编修天下州县图,绘制天文图像,改制天文仪器,总结出了许多地质学原理,发现了地磁偏角,对共振现象和凹镜成象原理也有研究。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一生著作颇多,共计35种以上,其中晚年为后人留下的一部26卷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像活字印刷、磁针装置四法、水法炼钢等重要成果,就是由这本书记录留传下来的。
  第六图为“地质”。画面是描绘沈括进行地质考察的情景。峭壁平地拔起,一直到画面顶端,给人以壁立千仞的感觉。
  第七图为“郭守敬”。主图是郭守敬的肖像。
  郭守敬(公元1231----1316),宋元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人。曾修建过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天文台,创造了近20件天文观测仪器,为了精确汇集天文数据,以备制定新的历法,郭守敬花了两年时间,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整套天文仪器,共13件,其中最有创造性的有3件:高表及其辅助仪器,简仪和仰仪,他还是一位水利专家。编制《授时历》,确定一年为365.2425日,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实际数字仅相差26秒。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八大科学家一。
  第八图为“天文”。整个画面在布局上以古天文仪器为主,远处青山白云隐约可见。
  本套邮票全部采用四位古代杰出科学家的画像和反映他们科学实践活动的图画作为图案,古朴典雅,令人起敬,让人自豪。
  蔡伦“公元前”错票:
  1962年12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第二组),志号为“纪92”。全套8枚,画面为古代科学家头像及相关科研活动场面。第1枚是蔡伦头像,在画像左侧标有姓名及生卒年份。蔡伦逝世于公元121年,但出生年代不可考,邮票上把生年空了下来,并打了一个问号,其正确标注应当是“公元-121年”,但在制版时,在“公元”之后多加了一个“前”字,形成“蔡伦(公元前-121年)汉”。这一错误直到付印前才被发现。当时采取补救的措施是在印筒上修版,刮掉一个前字。由于工人在修印版时漏刮了全张印版左边第16号位置上的“前”字,修版后又没有逐枚严格检查,因此造成每一版印成的全张中都有一枚错票。这些错票混在正票中被发售出去。事后邮电部虽然下令回收,但各有关部门执行得不够坚决,仍有部分错票流传在集邮爱好者手中,存世量约有数千枚。

特殊工艺

资料编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