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图案普通邮票(第二版)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14-1)南昌“八一”大楼1分
(14-2)南昌“八一”大楼2分
(14-3)瑞金沙洲坝 (毛主席曾在此办公)3分
(14-4)瑞金沙洲坝 (毛主席曾在此办公)4分
(14-5)延安宝塔山8分
(14-6)延安宝塔山10分
(14-7)延安宝塔山20分
(14-8)北京天安门30分
(14-9)南昌“八一”大楼2分
(14-10)南昌“八一”大楼3分
(14-11)北京天安门4分
(14-12)延安宝塔山10分
(14-13)延安宝塔山20分
(14-14)北京天安门52分
  • 革命圣地图案普通邮票(第二版)
  • 1962年1月10日邮电部发行的一套邮票,1套14枚。

  • 邮票志号: 普12
  • 发行日期: 1962-01-10
  • 全套面值: 169分
  • 齿孔度数: P12.5(1到8图),P11×11.5(9-14图)
  • 邮票规格: 25mmx21mm
  • 整版枚数: 200(10x20),220(11x20)
  • 印刷版别: 胶版
  • 设计者: 孙传哲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本套邮票共8枚。第1、2枚为“南昌‘八一’大楼”,票面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第3、4枚为“瑞金沙洲坝”。沙洲坝位于江西瑞金县城西南4公里处。它头枕观音山,背靠鹅公山,地势险要。1933年4月-7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从叶坪迁到这里办公。邮票画面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第5、6、7枚为“延安宝塔山”,票面上是巍峨高耸的延安宝塔山。延安宝塔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修茸,外檐为清代风格,塔高44米,八角形,旁有明代崇祯年间铸造的铁钟一口。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延安成为全中国抗日战争的核心之一,宝塔山成为延安的象征。第八枚为天安门。天安门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色墩台,两边分别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重檐飞翘,雕梁画栋,黄瓦红墙,异常壮丽。天安门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从此这里成为新中国的象征。“革命圣地” 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的2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的地区,或者曾是中共中央或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以及其他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点。
  本套邮票共8枚。第1、2枚为“南昌‘八一’大楼”,票面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在这里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局面。第3、4枚为“瑞金沙洲坝” (毛主席曾在此办公)。沙洲坝位于江西瑞金县城西南4公里处。它头枕观音山,背靠鹅公山,地势险要。1933年4月-7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从叶坪迁到这里办公。邮票画面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第5、6、7枚为“延安宝塔山”,票面上是巍峨高耸的延安宝塔山。延安宝塔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修茸,外檐为清代风格,塔高44米,八角形,旁有明代崇祯年间铸造的铁钟一口。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延安成为全中国抗日战争的核心之一,宝塔山成为延安的象征。第八枚为天安门。天安门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原名“承天门”,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色墩台,两边分别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重檐飞翘,雕梁画栋,黄瓦红墙,异常壮丽。天安门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从此这里成为新中国的象征。“革命圣地” 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的2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的地区,或者曾是中共中央或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以及其他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点。
  本套邮票共8枚。第12枚为“南昌‘八一’大楼”,票面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第3、4枚为“瑞金沙洲坝”。沙洲坝位于江西瑞金县城西南4公里处。它头枕观音山,背靠鹅公山,地势险要。1933年4月-7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从叶坪迁到这里办公。邮票画面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第5、6、7枚为“延安宝塔山”,票面上是巍峨高耸的延安宝塔山。延安宝塔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修茸,外檐为清代风格,塔高44米,八角形,旁有明代崇祯年间铸造的铁钟一口。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延安成为全中国抗日战争的核心之一,宝塔山成为延安的象征。第八枚为天安门。天安门原为明、 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原名“承天门”,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色墩台,两边分别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重檐飞翘,雕梁画栋,黄瓦红墙,异常壮丽。天安门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从此这里成为新中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