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课堂 拓宽文化的传承

周苹 储钰杰2020-12-15来源:中国邮政报

  “今天真的很有收获,了解了很多邮票的知识和历史,见到了很多珍稀的邮票。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大开眼界。”11月14日,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的程思娴同学在参加了集邮小课堂活动后感慨地说。 

  自今年9月开始,江苏省南京市邮政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联合《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乐学等机构,招募青少年在周末参加“集邮小队”活动。通过参观沉浸、授课讲解、绘画互动三个环节,为用户搭建一个从了解到深入再到参与的全场景,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集邮的魅力。 

  “谈起初衷,可能源于市场开拓的压力,新邮预订用户目前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我们今年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培育青少年用户。”南京市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负责人曾伟对2021年新邮预订提出新的要求。 

  “集邮小队”的概念在集邮与文化传媒部多次创意碰撞中迸发:通过招募青少年参加集邮活动,在参观、授课中穿插邮票预订的介绍,并附上预订二维码,让销售不再是说服的单向行为,而是与用户互动的双向交流。为了吸引传统“视界”外的小朋友参加,集邮与文化传媒部向社会机构伸出合作的橄榄枝,通过资源共享,让青少年用户的“蓄水池”更充沛。“我们做亲子活动已有数年,具有稳定的客群和成熟的运作模式,而邮政具有天然的文化属性,结合流行的博物馆游学模式,定能实现双赢。”合作机构乐学对与邮政合作充满信心。 

  正因为有第三方机构的加入,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的招募半径不仅局限在市内,更有省内其他地市的青少年慕名参加。“这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将通过乐学的资源,让‘集邮小队’进校园,将模式固化下来。”谈到未来,南京市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创意室室长沈琳坚定地说道。 

  “游学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教育模式,企业文化馆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实物的视觉冲击比单纯口述更令人记忆深刻。在参观中介绍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等文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作为多次带队的金牌讲师,沈琳对此颇有心得。 

  “这枚小小的邮票看上去平平无奇,对不对?其实,黑科技爆表哦!不信的话,大家打开手机,用支付宝扫一扫,点击VR,你就会看到单只的老鼠跳起来了。”随着“集邮小队”讲师董静怡循循善诱的讲解,孩子们见识到小小邮票的别有洞天,直呼神奇。邮票在青少年的心中不再是陌生死板的,而是充满新意的“方寸教科书”。“希望通过活动,让同学们从小培养集邮爱好,做集邮文化的传播者。”参与感从来都是引发共情的不二法宝,课堂上,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的同志给同学们发了笔、纸和颜料,让他们动手来画一张牛年的生肖邮票,画完再用信封装起来,贴上邮票寄回家。 

  南京市瑞金路小学的李才文同学画了一头牛在大树下吃草,周边还画上了邮票的齿孔。“每一枚邮票都有一个故事,让孩子了解一下挺好的。”李才文的妈妈告诉笔者,现代科技对人们的生活改变太多了,邮票或许能够提高孩子的专注力。随着自己亲手画的生肖邮票投进路边的绿色邮筒,邮政文化的课程也到此结束,而埋下的集邮种子将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截至目前,“集邮小队”今年已组织8场活动,有超过240名青少年参与,其中加入青少年集邮协会的人数近200人。新邮预订消费转化率近10%,远超广告的投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