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高质量发展探路(二)
记者 吕磊2020-06-16来源:中国邮政网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了6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国家发改委指出,中国的物流绩效水平在全球160多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6位,在同等收入水平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较为突出,不能有效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

  作为寄递行业的“国家队”,降低寄递业务成本、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经营效益,是中国邮政高质量发展的既定目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爱力通过现场调研、召开会议等形式,先后4次强调了降本增效对中国邮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实现中国邮政寄递业务高质量发展,要同时追求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从投入到产出,让钱花得更有效率,用更小的要素投入获取更大的收益。

  成本管控  形势刻不容缓

  6月11日,午后的北京闷热难耐。收到领导发来的揽件信息后,健身教练李京儒从床上爬起来,穿上某快递公司的工作服,来到离他住处仅100多米的马连道茶叶街第三商业区揽收客户的快递邮件。受疫情影响,李京儒就职的健身房春节后歇业。自4月初回到北京后,他在3家快递站兼职,协助快递员揽收快递邮件。

  位于北京西二环外的马连道茶叶市场,每年承载着中国茶叶市场1/10的交易量,自然成为快递企业的“战场”。快递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疫情期间雇用暂时无工可做的健身教练、电影院员工,就成为马连道附近快递公司节约用工成本的主要方式。“他们按件计酬,有活儿就干,没活儿就歇着,比起雇我们这些正式工,快递公司能省很多钱。”和李京儒一起揽件的快递员赵广旭说,“共享闲置的快递三轮车也是快递公司节约成本的另一种方式。”

  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快递物流业毛利率提升的速度逐渐减缓。正如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所说:“在行业‘以量为先’打造规模经济优势的背景下,成本管控已成为(快递企业)构筑竞争壁垒的关键手段。成本下降有助于降低价格、做大市场规模,而规模效益又正反馈于价格和效率,最终达到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价格越有竞争力。”

  5月24日,韵达快递宣布入股德邦,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9年,德邦快递业务增长的速度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但单位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造成毛利率较低。因此,德邦选择与韵达合作,正是为了改变增量增收不增利的窘境。2019年,韵达成为行业第二家全年业务量破百亿票的快递公司,达到100.3亿票,增速连续4年超40%,以15.79%的市场份额位居快递业第二。同时,其单票成本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降,已大幅度领先行业竞争对手。

  量收增幅与利润增幅不匹配,同样也是中国邮政面临的问题。截至2020年一季度底,中国邮政寄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3.2%,高于行业40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超行业增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5.1%,为近年来最高。但邮政集团党组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寄递业务整体利润率及快包、国际、物流三大产品收入利润率均在下滑。”

  寄递业务利润率的下滑对中国邮政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很大。刘爱力反复强调,在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下,市占率低于12%的企业将难以生存,只有达到25%以上的企业才能很好地活下去。这就是中国邮政不断强调降本增效重要性的原因。

  降本增效怎么做?刘爱力明确指出,降本增效不是不花钱,而是要让钱花得更有效率,通过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一方面,在加强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必要成本支出的同时,优化作业流程、加大提升生产运营效率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快科技赋能,降低手工作业比重,提高生产经营的效能。

  精细管理 降低作业成本

  6月10日晚上7点,两辆新能源邮递车抵达顺丰速运马连道营业部,通过扫码、分区,工作人员用最快速度将邮件卸完,再按先时效件、再电商件的顺序,将两辆邮递车填得满满当当。

  每天,顺丰马连道营业部有5个接发邮件频次,是马连道茶叶市场内接发频次最高的快递站点。毫无疑问,多频次接发邮件保证了邮件的寄递时限、提升了客户体验,但因顺丰一直以时效件为主,所以其单车的装载率并不是很高。该营业部负责人对记者说:“原来把邮车装满时都拍照留念,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

  最近几年,顺丰一直对其运输网络持续不断投入,极大提升了大网的装载能力,但也产生了一定的冗余资源。2019年5月,顺丰借助“填仓”的理念,通过科技手段,对全网进行精细化分析,针对特定市场及客户推出了“特惠专配”新产品,通过精准销售并结合科技手段、优化端到端运营模式(如根据客户的业务特点和需求,批量集中收件、客户至中转场发货/提货、派件协议到丰巢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其存量资源和运力的利用效率,实现了降本增效。同时,实现了更有弹性、更具竞争力的报价。通过“填仓”模式,顺丰在运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下,实现了70%左右的装载率水平,这尽管与“通达系”80%~90%的装载率还有差距,但也高于2019年初的水平。由于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顺丰的“特惠专配”产品迅速获得市场认可,2019年4季度邮件量激增,拉动其经济板块业务下半年实现的收入同比增长47.54%。

  众多快递行业研究者认为,顺丰之所以再次进军电商市场,并非因其模式上的创新、可把快递的价格做得更低,相反,顺丰的经济件牢牢依附于时效件,即通过“填仓”、提升时效件装载率的方式平衡成本,扩大业务规模。但无论顺丰的目的是什么,它的这一改变是中国快递市场的缩影——在快递单价下降空间越来越小的当下,各大快递企业都在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作业流程和加大投入,实现降本目的。

  除了顺丰,中通也在提升其网络能力。2019年,中通快递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6.5%,但其单票的运输成本下降了8.8%。成本下降的原因在于:自有车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越来越多使用高运力挂车、用自有车运输取代部分三方物流车、优化干线路由、提升车辆装载率等精细化管理的种种措施,有效提升了旺季运输的效益。韵达快递2019年通过提升直营分拨中心的比重和建设速度,加强对末端网点的控制,使运营网络和快件成本不断优化,在“通达系”中颇具优势。2019年,韵达综合单票成本为2.83元,剔除派件的单票成本为1.09元,同比下降超过10%。同时,其分拨中心综合操作效率同比提升了54%,分拨人均效能同比提升14.2%。

  行业竞争对手通过精细化管理压降成本的成功路径,给了中国邮政很好的启示。中国邮政积极推进寄递网的“两集中”管控工作,将对提升全网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产生巨大作用。“集团管全网、各省管域内”的两级分工,明确了角色定位,强化对寄递网集中管控的力度,最终实现——在资源利用上,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管控的突破;在管控机制上,从单一业务管理到一体化运作的突破;在管理体制上,实现寄递网运行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质量更优的突破。

  在集团总部“两集中”要求的指引下,多地邮政企业向竞争对手学习,在精细化管理上进行有益尝试。

  6月6日晚,在接到邮件处理中心报送的一个扫描枪预警提示后,赖树艇和杨宗义发现问题是因一级干线邮路发运计划中的站点缺失导致的,他们立即与邮政集团指调中心联系并进行了修正。赖树艇和杨宗义原分属海南邮政指挥调度中心和海口邮区中心局指挥调度中心,2019年9月海南邮政推进“两集中”改革后开始一起办公。为解决机构职能重复交叉问题,推进经营管理扁平化,海南邮政完成了省分公司与省寄递事业部一体化整合,压缩实际运行机构25个,理顺工作关系27项,将二、三线71人充实到生产一线,一线人员占比率提升了11.43%。杨宗义说:“以前信息反馈层级繁杂,沟通效率低,修正耗时长。现在大家一起办公,处理起应急问题更便利、更高效了。”海南邮政两个指调中心完成一体化整合,精简了用工,提升了调度能力,实现指挥调度一竿子插到底。改革后,海南邮政普邮处理成本为0.65元/件,同比下降18%;包件处理成本0.34元/件,同比下降26%;单位陆运成本1.12元/件,同比下降23%。

  不同于海南邮政向管理要效益,浙江邮政则将成本管控的重点放在了运输环节。“通过运输资源的集中调配,可以有效提升邮件运输效率,压降运输成本。”浙江邮政运输中心(筹建)负责人杨东辉说。今年以来,浙江邮政在对省内网和省际进出口流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运力平台车辆运行数据,对流量较为稳定的线路推行邮路“单改双”、车型“小改大”试点改革。在省内邮路方面,4月中旬,杭州—温州二级干线邮路优化试点,把杭温互发单向邮路中满足条件的6条单向互发临时邮路整合成3条往返邮路,每日可节省运输成本3201元,预计一年可降本100万元。而在省际邮路方面,已将杭州—西安、金华—成都的单向邮路改成往返邮路,单条邮路每日可以降本7000元,预计全年可节省运费500万元。

  科技赋能 提升经营效益

  同一个接发频次的两辆车,一辆塞得满满当当,另一辆却有很多空间;明明一辆车还没装满,还有待发的邮件,但也会停止装载、任由车辆就这么开走。这些都是记者在马连道各大快递企业采访时发现的奇怪现象。对此,赵广旭说:“一辆车装多少邮件都不是恒定的,并不是说必须装满。反正每一次邮车过来,系统都会给一个指令装多少邮件。至于数量是怎么计算的,我们也不清楚。”

  中国快递行业在初期的发展中,通过人力成本优势迅速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当前,该行业已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科技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快递物流行业的无人仓、智慧包装、AI收派助手、数据灯塔、基于算法的运输管控、无人驾驶等,都已实现场景化应用,以解决运营效率、服务体验等关键问题。随着科技赋能在快递行业的提速,很多快递公司拥有了卓越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网络管理和资源调配。

  从2017年上市以来,顺丰在科技上的投入已累计超过80亿元,主要用于物流科技、数智决策、绿色物流&信息安全以及智能中转四大方面。强大的科技应用能力,让顺丰通过大数据技术底盘,融合收、转、运、派各环节数据,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2019年,圆通则投入近4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和研发,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和科创平台的搭建、人才团队及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等。

  在邮政方面,科技赋能也被广泛应用于寄递业务的经营、生产全环节中。众多地区的邮政企业也通过科技赋能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6月9日晚上8点,由支局、营业部收寄的邮件陆续运到深圳邮政大浪分拨中心,再由分拨中心自动分拣机处理后,封袋送入传输带进行装车发运,全程邮件不落地,实现了收寄、分拣、封发、集包、发运等流程的一体化、自动化。深圳邮政寄递运营部副总经理张传华说:“深圳邮政设置了3个分拨中心,主要负责片区快包邮件的出口处理。原来的大浪分拨处理中心受场地条件限制,生产现场仅有传统的皮带机进行简易的邮件处理,生产作业以手工处理为主,导致生产处理成本高、难以实现集包处理。”为全面提升集包处理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深圳邮政对大浪分拨中心重新选址,面积由原来的500平方米扩充到目前的4000平方米,并安装集收寄、称重、分拣于一体的自动化分拣机,设置了102个分拣格口,可实现轻小件的集包处理,邮件从上机收寄到集包封发,全流程不落地。红发分拨中心也将原有的半自动化分拣机更新改造成集邮件收寄、称重、分拣于一体的双层自动化分拣机。同时,安装一条大件分拣模组带,实现对大小件邮件的分拣处理。截至5月底,自大浪、红发分拨中心进行自动化改造后,深圳邮政的邮件日处理能力已从30万件提升至70万件,邮件处理单价也从0.29元压降至0.21元。

  随着进口快递包裹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深圳邮件处理中心下行至投递网点的频次和邮件量不断增加,在传统的增员既不能补足能力缺口、还会带来巨额成本支出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一直是深圳邮政重点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2017年,深圳邮政将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营(揽)投部,上马“模组带智能分拣系统”,每天可减少投递员往返投递部3~4次,增加在外作业时间约2小时,第二频次邮件分拣出班可以提早约半小时。

  除深圳外,江苏、河南等地的邮政企业也在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于往年,江苏邮政各级邮件处理中心在应对今年“618”电商旺季业务量陡增上显得很从容,因为科技赋能让他们底气十足。2019年,江苏邮政对20个地市邮件处理中心场地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24套,有效提升了邮件处理能力——新增处理能力618万袋(件),新增自动分拣机集包能力376万件。2019年“双11”期间,邮件处理能力同比提升68%。

  今年初,河南邮政启动中心局实体化运营改革工作,统一实行“上车买票”的市场化结算机制,推动了运营部门既管生产和组织、又管成本和效益。这项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信息系统。为确保此项改革落地,河南邮政举全省之力开发省内损益和结算分析系统,预计7月初可上线。

  从各地邮政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有益尝试不难看出,“让钱花得更有效率”的实质,就是在锻造中国邮政寄递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为有效应对更加激烈的快递物流业完全市场化的竞争形势和技术创新带来的业态变化,中国邮政必须加大投入,持续锻造核心竞争能力。


2019 年快递营业收入及利润情况


深圳龙华大浪分拨处理中心投产使用的集收寄、称重、分拣于一体的自动化分拣机,大大提升了快包的处理效率,有效降低了件均处理单价近30%。